第164节

    李客师和李楷这对父子对视了一眼,面无表情都在心里苦笑……他李善的立场,早就选好了,你还真以为他会不偏不倚?
    “叔父放心就是。”李善笑道:“此等事,小侄并不放在心上,今日还要多谢叔父告知。”
    “之前太子欲以怀柔,最近也没出什么事……”
    “京兆韦氏,好大名声,实在不行就关了那家酒肆。”李客师挥手道:“若是韦庆嗣还不放手,某自会出面。”
    “伯父还是不出面的好。”李善耸耸肩,“若是韦氏索要,给他们便是。”
    李客师、李乾佑都觉得李善是在说气话……但这次,李善说的是实话。
    真的不在乎,等李二登基了,自己再去讨债呗,还能加上利息呢。
    第二百四十三章 人设
    天气渐暖,春耕始行,这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,上至帝王宰辅,下至平民百姓,都将春耕视为头等大事。
    毕竟,这是一个农业社会,耕作永远是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事。
    朱家沟的村民忙碌的连半大孩子都要下田帮忙,李善……哎,其实有些技痒,这活儿我也挺内行的呢!
    可惜没人肯放他下田,一方面是身份使然,另一方面也是怕李善帮倒忙。
    马周看着田地里忙碌的村民,“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”
    李善没吭声,他听得懂这首诗,从早上开始耕作一直到晚上,结果还是个废材,杂草茂盛,豆苗稀疏……你李善要是下地,大约就是这个状态。
    不过李善不吭声,主要是因为他不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……
    恰巧从长安城回家的凌敬踱来,摇头道:“五柳先生实以此诗自道归隐。”
    噢噢,这次李善知道了,五柳先生,那是陶渊明。
    陶渊明还干过这种事……种田就是个废物啊!
    凌敬放眼望去,几头黄牛被牵着费力的将坚硬的泥土犁起,手持锄头的农夫跟在后面,将土块砸碎,田地里满是弯着腰的农夫。
    “大事不论,这等事你的确怀仁。”凌敬笑着点评道:“元旦前后大雪,村中牲畜冻毙,若不是你想方设法买来几头合用的黄牛,此次春耕只怕未必来得及。”
    李善摇摇头,“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耕不是大事,还有什么是大事?”
    “难道夺嫡之争,才是大事?”
    “难道勾心斗角,才是大事?”
    马周在一旁忍笑,他觉得李善和凌敬混迹的久了,实在是近墨者黑。
    凌敬倒是不生气,反而微微颔首,随口问道:“今日房玄龄问起你……据说当日索要纸张,是一首长诗吗?”
    李善的注意力还在田里,他费解的看见,一个农夫牵着牛在田地尽头,将犁具拆下来,牵着牛转身换了个位置,再将犁具装上去……非常麻烦。
    难道不能直接调头转弯吗?
    “乐府诗。”李善脑子里在回想,当年拖拉机后面的犁具是什么模样,嘴里在说:“再过几日就放榜了,到时候再说吧。”
    马周大为惊讶,“你还会写乐府诗?”
    李善回过神来,想了想才说:“非旧体,不算汉乐府诗。”
    三人在田边看了会儿,天色渐暗,农夫们也逐渐结束一天的劳作,回去的途中都或恭敬向李善行礼,或亲热的和李善打招呼。
    如果没有李善通过关系买来的这十头黄牛,仅凭人力,天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。
    而且往常从春耕开始,家家户户都要仔细的计算存粮,以免秋收前青黄不接,而今年宽裕的多了,村民都从东山寺产业中得利,而且每家的孩子都得李家赠口粮。
    如何不感恩戴德?
    “咩……”一头大黄牛摇头甩尾,突然屁股掉了什么,小石头眼睛一亮,小跑着过来将牛粪时小心的收拾起来。
    李善在心里琢磨了下,其实去年他就有心思……比起后世的耕作,这个时代的耕作实在太粗放了。
    不是说不尽心,而是技术含量的问题……比如村民也使用农家肥,但不懂沤肥,使得肥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,还有今日那架犁具,实在是让李善大跌眼镜,居然不能转向。
    不过,如今至少在朱家沟内,无饥荒之忧,李善心想,还是再等一等吧,自己山东折腾的那么大,玉壶春名声大噪,这次科考十有八九……自己需要安静一点。
    扬名是必须的,但得有个度啊……比如这次玉壶春,就被人盯上了。
    回家的途中,李善一直保持着沉默,在心里猜测,自己那首乐府诗能不能戳中对方的心绪……考完都已经十天了,一点消息也没有。
    一旁的凌敬和马周倒是兴致勃勃的聊起诗赋,还连续吟诵了好几首……呃,李善一点印象都没有。
    也是,马周就不是以诗赋名留青史的那种人,而凌敬……抱歉,李善在后世压根就不知道这个人。
    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向村西头走去,眼见山脚边正值杏花盛开,放眼望去,处处如烟如霞,好一派盛景。
    凌敬笑道:“怀仁,如此美景,当赋诗一首。”
    突然周围传出一阵呼声,声音中夹带着兴奋,几个老人三步并做两步从屋子里出来,仰头望天。
    “下雨了!”
    “有雨,有雨!”
    其实这个时代,关中并不缺水,但对于农夫来说,春耕时期的一场雨是能起到关键作用的……所以才有那句,春雨贵如油。
    李善最先想到的是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”,不过后面两句“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”不太匹配啊。
    春风拂过,绵绵细雨扑面而来,李善来不及遮挡,脸面湿润,正要加快脚步,突然顿足,笑道:“只得了两句。”
    凌敬和马周还未开口,只听见身后传来,“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”
    凌敬腮帮子鼓了鼓,转头看了眼大片绽放的杏花,再看看道路两旁已然发芽的柳树……
    “还……还行吧。”马周勉强找了几句话,“如此写景,倒是切合,只可惜两句残诗……”
    李善嘴巴动了动……你的脸呢?!
    还行?
    能让李善记住的诗句……无不是名留后世的名篇。
    凌敬投去鄙夷的视线,“仅此两句,足以传世。”
    三个人沉默的在绵绵细雨中走回李宅,周氏、小蛮和两个仆妇忙着替他们擦拭雨水,擦干头发,换了衣服,又端来姜汤驱寒。
    “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”凌敬反复吟诵了几遍后,冷笑道:“不再藏拙了?”
    “都被逼着赴进士科了,想藏也藏不住了……”
    “是郎君之作吧?”小蛮娇笑着依偎过来,“奴家知郎君之才。”
    李善叹了口气,实话实说,他真没有以诗才扬名的打算,真的是被逼的!
    但既然被逼到拐角处了,那就要提前摆好人设……之前酒瓶上的两首诗,以及现在,还有将来,都是李善刻意为之。
    哎,存货终究要丢一部分出去。
    不多丢几首好诗,如何证明考卷上那首到底是不是出自我手呢?
    到底是不是出自我手?
    当然是,绝对是,肯定是!
    不过,私下就不必那些全头全尾的……残句就足够糊弄人了。
    李善忍不住在心里为某些人哀叹……比如什么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孟浩然、陆游、苏轼、贺知章……这份名单有点长啊。
    第二百四十四章 确认
    凌敬虽然是个谋士,但终究本质上是个文人。
    毕竟是寒门出身,在经义一道上不能和世家子弟相提并论,光是看过的经书就没办法和别人逼,所以,平日也喜欢写几首小诗。
    之前李善还用岭南听他人吟诵来矫饰,但现在“真想”被戳破后……凌敬全无再作诗的兴致了。
    这天晚上,三人聚在一起涮火锅,李善又丢了几句残诗出来……凌敬黑着脸不吭声,马周差点就要直接离桌了。
    太打击人了!
    哎,别说他们俩了,就算把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全弄来……估摸着也打不过李善啊。
    反正心里一直告诉自己,我是被逼的……所以,现在李善的心理状态有点奇特,老子就想浪!
    正吃着呢,外头朱五过来了。
    “一起吃点。”李善随口问:“这两天还是送过去了?”
    “适才用过饭了。”朱五瓮声瓮气的说:“十日内,每日送十壶酒到韦府,均收下。”
    朱五主责打理朱家沟商事这一块,虽然玉壶春是李家产业,村民并不从中得利,但朱五做事颇为用心,玉壶春酒肆被封门已经十余日了,朱五每日都要来问问。
    李善咬着个鱼丸继续问:“前日送去魏府,玄成兄可收下了?”
    “收下了。”
    李善和凌敬、马周的视线撞了撞,这两人都是知晓内情的,而朱五只是奉命行事而已。
    将朱五打发走,李善笑道:“倒是和咱们揣测的差不多。”
    “绝不是太子。”马周点头道:“应该只是太子家令。”
    凌敬补充道:“太子都未必知晓此事。”
    虽然那日知晓是京兆韦氏的韦庆嗣暗中出手,很可能不会涉及东宫对自己态度的转变,但这种事……李善不敢大意。
    连续十日送酒去韦府,其中前三日是李善亲自送上门的,但韦挺一直没有出面……这说明韦挺是知晓内情的。
    族兄欲夺人产业,韦挺总不能窝里反吧。
    之后七日,每日送酒,韦挺也没有拒绝……这说明韦挺对李善的态度并没有变。
    若是态度有了变化,韦挺再喜欢玉壶春,也不至于收下这些酒……若是韦庆嗣夺走玉壶春,他想喝多少酒没有?
    而送酒给魏征,居然收下了……若是太子对自己的态度有了变化,魏征理应不会收下这份礼物。
    所以,现在可以断定,只是韦庆嗣而已。
    而且还是瞒着太子出手……毕竟是李建成请圣人赐名玉壶春的。
新书推荐: [综英美] 不努力就得回家当反派 夏夜的少女 天使的礼物 在大海边树林里的野外调教 永恒新国度 [综英美]角色扮演的风吹到了崩铁 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 [综武侠] 我靠马甲建立天下第一大派 我有一座军火库 [红楼同人] 红楼之林家大小姐